GILGIS故障定位超聲傳感器的使用場景
817GIL/GIS故障定位超聲傳感器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電力系統中,特別是在對GIL(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)和GIS(氣體絕緣開關設備)進行故障檢測和定位時。以下是具體的使用場景:
查看全文100kΩ)及閃絡性故障。" />
搜索產品搜索文章
一、方案目標
實現電力電纜故障點精確定位(誤差≤±1米),縮短故障修復時間至傳統方法的30%以下,適用于10kV~220kV交聯聚乙烯電纜的低阻(<100Ω)、高阻(>100kΩ)及閃絡性故障。
二、核心技術原理
行波法(預定位)
原理:向故障電纜注入高壓脈沖,利用故障點產生的行波信號在電纜端頭的反射時間差(ΔT)計算距離。
公式:故障距離 L = (v × ΔT) / 2(v為波速度,典型值160m/μs)。
技術優勢:
適應高阻與閃絡性故障(配合高壓發生器);
支持長距離定位(最大20km)。
電橋法(低阻故障定位)
原理:構建惠斯通電橋,通過比對故障相與完好相的阻抗比值確定故障點。
公式:故障距離 Lx = (R1 / (R1 + R2)) × L(L為電纜全長)。
技術優勢:
低阻故障定位精度達±0.2%;
抗電磁干擾能力強。
雙模協同邏輯:
① 行波法快速鎖定故障區間(粗定位);
② 電橋法在區間內精確標定故障點(精定位)。
基于行波法與電橋法的電纜故障精確定位方案
三、實施流程
步驟1:故障診斷
使用絕緣電阻測試儀(如MIT420)判斷故障類型:
低阻故障(<100Ω)→ 優先電橋法;
高阻/閃絡故障→ 啟用行波法。
步驟2:預定位(行波法)
設備:高壓脈沖發生器(如Baur PGK20)+ 行波采集儀(如SebaKMT TDR32)。
操作:
① 在電纜首端注入8kV脈沖;
② 捕捉反射波形,解析故障點反射峰(圖1);
③ 輸出故障區間(例:距首端1.2km±5%)。
步驟3:精確定點(電橋法+聲磁同步)
設備:數字電橋(如Megger TDR1000)+ 聲磁同步定點儀(如SebaKMT AQUASCAN)。
操作:
① 在預定位區間敷設電橋,調節平衡電阻R1/R2;
② 計算精確距離(例:1253m);
③ 沿路徑施加高壓脈沖,通過聲磁探頭捕捉故障點放電聲(圖2),驗證位置。
步驟4:結果驗證
開挖前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復測故障點過渡電阻,確認一致性。
四、技術優勢
精度提升:雙法協同將定位誤差從單一行波法的±10米壓縮至±1米;
效率倍增:預定位+精確定點流程≤2小時(傳統方法需6~8小時);
全故障覆蓋:兼容低阻、高阻、閃絡、斷線等復雜故障;
抗干擾設計:電橋法抗地網干擾,聲磁同步法可過濾環境噪聲。
五、應用案例
某220kV變電站出線電纜(長度3.2km)發生高阻故障(阻值>500kΩ):
行波法:預定位故障距首端1.85km(反射波形特征:圖3);
電橋法:精確定位于1,842m處;
聲磁同步:捕捉到顯著放電聲信號(峰值42dB),開挖驗證誤差0.3米。
六、注意事項
行波法需校正波速度(v值受絕緣材質影響);
電橋法要求電纜有完好相作為參考;
聲磁同步定位需在安靜環境下進行(夜間效果更佳)。
方案價值:通過雙模技術閉環,實現故障定位從“區間推測”到“點坐標輸出”的跨越,顯著降低搶修成本與停電損失。
GIL/GIS故障定位超聲傳感器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電力系統中,特別是在對GIL(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)和GIS(氣體絕緣開關設備)進行故障檢測和定位時。以下是具體的使用場景:
查看全文高頻局放傳感器在電力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它們能夠有效地檢測并監測高電壓設備中的局部放電現象,從而預防設備故障和保障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。關于高頻局放傳感器的類型與特點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:
查看全文
您好!請登錄